| 软件工程的未来
作者: 许式伟
完成时间:
总结时间:
你好,我是七牛云许式伟。现在正值中国年,我在这里祝大家新年快乐。开开心心过大年的同时,注意安全第一,出门记得戴上口罩,少去人员聚集的地方。
好,那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,今天我们想聊聊软件工程的未来。
软件工程是一门非常年轻的学科,相比其他动辄跨世纪的自然科学而言,软件工程只有 50 年的历史。只有如此短暂实践的科学,今天我们来探讨它的未来,条件其实还并不算太充分。
但是我们的宗旨就是要每个领域都应该谈清楚过去(历史)与未来(趋势判断),所以今天不妨也理性来探讨一下。
在 “软件工程的宏观视角” 一讲中,我们引入了下图来表达软件工程的瀑布模型:
在这样一个模型里面,涉及的角色分工已经非常多:
- 产品经理;
- 架构师;
- 开发工程师;
- 质量保障(QA)工程师;
- 网站可靠性工程师(SRE);
- ……
但这还只是常规描述的工种。实际的分工要细致很多。更不要说对特殊的领域,比如企业服务,也就是大家常说的 2B 行业,它的基本过程是这样的:
比之纯粹的产品研发上线过程,它多了单个客户的跟进与落地实施过程,也由此引入更多的角色分工,比如:售前工程师、交付(实施)工程师、售后工程师、项目经理等。
未来软件工程会走向何方?
首先 “快速变化” 是软件工程的自然属性,其 “不确定性” 也只能抑制而无法消除。
但显而易见的是,软件工程的问题最终还是由软件解决。事实上今天很多问题已经解决得很好,比如源代码的管理。我们经历了 cvs、svn,最终到今天的 git。基本上开发人员的协同问题已经形成非常约定俗成的方法论,并以软件或云服务的方式被固化下来。
今天,线上服务管理正如火如荼的发展。假以时日,不需要多久之后,一个全新的时代开启,我们中大部分人不必再为线上服务的稳定性操心。关于这块更详细的讨论,可以参考第四章 “服务治理篇”。
需求管理与测试这块也已经得到很好的解决。唯一比较遗憾就是是界面(UI)相关的测试虽然也有相关的工具链,但当前的普及率仍然极低。
这可能与大部分公司都较难保证界面的稳定性有关。如果我们经常变动界面,这就如同我们经常调整一个模块对外的接口规格一样,必然导致相关的测试案例编译通不过,或者测试通不过。这会让人沮丧,进而丧失对实现界面(UI)测试自动化的信心。自动化测试极其依赖被测模块接口的稳定性,这是我们今天常规自动化测试方法的限制。
当然另一方面,这也与界面测试相对高维,大部分公司的质量保障水平都还没有到达这个级别有关。从现实来看,虽然单元测试方法论已经极其成熟,但是仍然有不少企业在推行中遇到不少障碍。
可以预期,随着企业的平均工程水平逐步提升,最终会形成越来越多的有效的界面测试最佳实践的方法论,并得以大范围的推广。
从全局来看,今天软件工程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分工。但各类分工的最佳实践与软件系统,仍然是相对孤立的。
这一定程度上也与软件工程还很年轻有关。从软件工程的软件系统发展来说,可以预期的是,未来一定会形成更加一体化的系统,上一道 “工序” 的输出就是下一道 “工序” 的输入。
但是今天一些 “工序” 的输出仍然是人肉进行传递,甚至没有标准化的仓库管理它。例如,产品经理输出的产品界面设计原型、架构师输出的架构设计文档,其传递过程仍然有极大的随意性。
但是,软件工程的最大不确定性就来源于 “设计” 类工作,包括产品设计与软件的架构设计。今天虽然产品设计和架构设计也都有一些独立的工具,但普及度与刚才说的开发与测试类工程实践相比完全是小巫见大巫。
这是可以理解的,产品经理与架构师在软件工程中属于小众群体,其培养难度极高,很多经验也很难形成传统意义上的 “知识点” 来传递。所以真正意义上合格的产品经理与架构师是比较少的,和程序员(软件开发工程师)的规模完全无法相比。
就拿架构师这个岗位举例。架构师的职责是什么,架构师工作的方法论是什么、培养架构师的方法论又是怎样的,这些今天并没有一个被广泛接受的实践。
为什么我会写这个架构课专栏,以及为什么成立七牛大学开启线下的架构师实战训练营,也是希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找到这些问题的最佳答案。
而事实上,产品经理的培养有更高的难度。严格意义上来说,成为产品经理前,首先应该成为架构师。我这个观念可能与大部分人的常识相悖,但是我个人对此深信不疑。
软件工程的未来发展会怎样,细节上很难给出确定性的判断。但是,我们相信,软件工程极大成熟的标志,是一体化的软件工程支撑系统,和高效的人才培养体系。包括今天仍然极为稚嫩的架构师培养体系,和产品经理培养体系,都应该得到了极大的完善。
到那个时候,软件工程就成为了一门真正成熟的科学。
结语
软件工程项目迭代快速、充满变化、充满不确定性。这使得软件工程成为一门极其独特魅力的科学。今天这门科学仍然还非常年轻,其发展只能以日新月异来形容。
软件工程的未来,它的成熟不单单是工程方法论和业务系统软件的成熟,也需要包括人才培养体系的成熟。因为,软件工程的不确定性与它充满设计与创造有关,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它的优势,但也意味着不确定性无法得到彻底的消除。
我们要做的,只能说在大量的不确定性中,找到尽可能多的确定性。
如果你对今天的内容有什么思考与解读,欢迎给我留言,我们一起讨论。至此,本章 “软件工程篇” 已经到尾声阶段,下一讲我们将对本章的内容进行回顾与总结。
如果你觉得有所收获,也欢迎把文章分享给你的朋友。感谢你的收听,我们下期再见。